姓名:薛样洋 院系专业:人文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 毕业年份:2018年 |
两年前,当薛样洋走进新城大道略显陈旧的温州晚报大厦时,办公室一位姐姐问她,“你为什么想来报社啊?”她“铁骨铮铮”地回答:“我是新闻学专业的,有新闻理想。”两年后的今天,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她笑盈盈地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毕业一年多,薛样洋用最短的时间破格晋升成为该报社年龄最小的首席记者。学生时期就曾获得国家奖学金、表现出优秀专业水平的她,正在新闻行业实践着理想,散发着自己的光热。
“做记者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薛样洋在实习的时候就选择了传统纸媒机构。成为一名记者一直是她的愿景。因此,在毕业答辩结束的那天,她立刻赶去温州,准备参加第二天温州报业集团的面试。
刚进报社工作,薛样洋在各个部门轮岗,当过记者,也做过新媒体运营。虽然在做民生新闻的时候,天天都需要自己去找新闻线索,但她认为做记者非常有意思,因为可以见到很多的人、经历很多有意义的事。
新闻行业发展飞速,热点瞬息万变,每一个人都有独立表达的空间。薛样洋认为,作为新闻从业者,不断吸收新知很有必要,尤其我们身处的这个“全媒体时代”,更需要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全能人才”。
“你还需要有涉及其他学科专业的知识储备”,她遗憾自己“有些懒”,因此,再三强调“保持学习很重要”。
主动请缨,迎战“利奇马”
新闻学子也许都向往过:报道一则“大新闻”。曾经薛样洋的新闻理想,是做社会的瞭望者——揭黑打恶,铁肩担道义。直到台风利奇马来临,她对新闻记者有了新的认知。
2019年8月初,她得知台风将从浙江温州登陆,主动找到领导,想去前线报道台风。8月9日,她在洞头东岙沙滩做了一场台风来临前的现场直播。大风裹挟着雨点,打得她睁不开眼。天空黑沉沉的,这个平日胆小柔弱的女孩在镜头前出奇地镇定,满怀激情向读者展现最真实的台风现场。
10级风圈造成的环境已经非常危险。然而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她告诉他们自己已经回到防汛指挥部了。事实上,她全身湿透,义无返顾地前往下一个采访点。
重灾区山早村的情况远超出薛样洋的想象。暴雨带来的泥石流冲垮了这个村庄,生命在自然灾害面前渺小而脆弱。遭受重大打击的村民在面对记者采访时,态度显得十分疲惫与漠然。经过一段满是泥泞且特别湿滑的道路时,薛样洋看到一个村民的孩子艰难地行走。她抱起了这个孩子,把他送回了家。至此,村民对她的态度也出现了转变,再后来我们才能看到温州晚报上一系列有力量也有温度的报道。
热爱与激情才是永动机
薛样洋与台风“利奇马”周旋五天,多次请示前往灾区。在这次采访中,她终于明白,在媒体融合时代,报道的方式和工具变了,但好记者的职责不变,那就是深入基层,直击现场了解第一手材料,传达真实故事。她说:“现实暴击比看一本书管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