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苏令相,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4 届校友
贵在互联创始人&董事长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十”金奖获得者
阿里巴巴本地生活认证资深讲师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创新创业导师
厦门大学厦门校友会青年创业分会副会长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信息学院厦门校友会会长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令相奖学金设立者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令相产学研奖学金设立者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令相自强之星奖学金设立者
缘起“嘉园”,一方志心
为什么要花四年的时间读大学? 为什么努力去历练不同的经历?从2014 年毕业到现在,回忆起在嘉庚学院的点点滴滴,还是觉得非常美好。我一直认为嘉庚学院是一所理念先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毕业后,我更加坚定地认可外界对嘉庚学院的一句点评:“这是一所不一样的大学。”而不同在哪呢? 在嘉庚学院,学校提倡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学习以外的能力,因此我们会很认真地对待每一场赛事:舞蹈类、话剧类、运动类、学术类赛事,以及各种创新创业大赛等。对于每一场赛事,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都认认真真地去筹备、开展,重视每一个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团队成员产生了很多不同的灵感,激发了大家对创意创新的探寻。而这,都得益于母校提供的成长环境,她孕育了无限可能,所以我很感谢嘉庚学院。
日臻修行,行远砥进
大学是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你有多少才华,你的舞台就有多宽广。在大学里,我的思维不仅仅没有被限制,而且还产生了很多创意的灵感。 我在校期间曾担任系学生会主席,管理小百号人,这对我后来创业的帮助很大。公司的架构和管理,与学生会的构架和管理异曲同工,要充分考虑协同作用,不仅仅要思考各个部门需要什么样的负责人和团队,更要梳理各个部门的职能,以及团队搭配的效果。系学生会主席的经历让我更快地适应了管理者角色。 成绩方面,我在大学里成绩一直处于中等水平,因为我将很多精力都投人到了学生组织活动和创业里。这些是很宝贵的经历,当我试着把一个团队、一个组织管理好,并且带领团队、组织努力拼搏时,自身的思维能力、综合能力便在无形之中提高了。
先谈谈学生组织,大二时我担任系学生会外联部部长,我们为了办活动不断与商家、企业洽谈,拉赞助。 一年下来,我们开办了自己的主题活动,也联合其他院系合办了一系列活动,在结算年度赞助资金时,我们没有花公家一分钱,还帮组织盈余 4000 多块钱。 最后这笔盈余在经过辅导员同意后,换成了一台单反,继续为学生会活动服务。后来,我竞选上了系学生会主席,我们又开始策划更多跨院系的主题活动,让我们系与各个院系有了更多的交流。 有一次,我们办了一场六院系联合迎新晚会,我们系学生会解决了最大的难题一晚会资金问题。我们谈下近 10 万元的物资跟现金赞助,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迎新晚会。
人在每个时间段对事物的投人,都会化作未来个人能力的基石。我在学生组织里的付出,为我带来了很多隐形的收获,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我在与企业、商铺的洽谈前,要了解活动每个细节和相应的经费需要,这让我深刻认识到资金的重要性,没有资金支持,文案写得再漂亮也只是一纸空文。 这些认识让我明白,运营公司时,如果没有非常清晰的商业逻辑是走不通的,只有自身造血才能让企业存活下去。 在嘉庚学院管理学生组织的锻炼经历,是我毕业后创业最直接的动力跟信心源泉。
创业之行,贵在选择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创业初期对项目的选择与评估,决定了你后续的路能走多远,决定了你后续的成与败。”每一次创业,我都会做好规划,不一定要定得多长远,但是可以以每月、每周、每天为周期,做好当下的规划,做出对当下最有利的选择。
2011 年大二的时候,我与电商专业的两个女生合伙一起创业,我们三人各出资一万元,开始了创业之旅。 我们投资的小商场有 20 家小门店,销售各种精品服饰,历时 8 个月,小商场从盈利到亏损,最后倒闭。 这让我认识到,创业并不是靠一腔热诚就可以成功的,创业过程中会面对很多实质性的问题,而创业者在面对这些问题时的状态是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小商场的倒闭,并未磨灭我的创业激情,我又邀约了一个新合伙人,用很低的价格把小商场重新承包下来,开始新一轮的规划跟招商。 一个假期过后,所有门店都进行了更新迭代,引进新的产业链,以休闲娱乐的店铺为主,有小酒吧、咖啡厅、小火锅店等。商场一个月内全部租满,短短几个月我们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疯狂的创业之路就此开始。 我们在学校周边开了烤肉店、台球馆、麻将室、饮品店、酒吧、健身房等,又成立了广告公司,慢慢在学校周边布局产业链。 盈亏均有,创业之路一直持续到 2015 年年中,整整两年经历风风雨雨。 创业,看清当下的形势,做出正确的选择并顺势而为,才是最重要的。
后来,商场经营遇到了瓶颈,我想到转型,那时候父亲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你没毕业做这些事,为荣;毕业了还是这样,不成样。”这句话,让我重新意识到自己需要找一件有价值的事去做。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阿里巴巴集团在厦门招支付宝口碑外卖服务商,便由此开始互联网创业之旅。
攀登之路,贵在坚持
2015—2018 年正好是即时配送行业的爆发期,就是在 2015 年,“贵在互联”选择了即时配送这个行业。 那时候,刚好阿里巴巴在招城市服务商,“贵在互联”从 50 多家投标公司中脱颖而出。 随着阿里巴巴的战略调整,“贵在互联”从阿里巴巴城市运营商,转变成饿了么外卖运营商,再成为阿里巴巴旗下饿了么城市运营商。 其间经历了诸多波折,资金的空缺、团队的协调、技术的落后都是一只只拦路虎。
当时,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和创业者,我深刻认识到创业是件极不容易的事情,公司从前景不明朗,到后期阿里巴巴内部投资战略改变这其中有一年多的寒冬期,几乎没有收人,启动资金也消耗殆尽,最后不得不进行战略调整,暂停了支付宝口碑外卖业务,团队也解散了。那段经历让我刻骨铭心。但我不愿就此放弃,不仅是割舍不下曾并肩作战的团队,更舍弃不了我的“创业梦”。 几经波折后我在 2016 年投入饿了么的怀抱,成为饿了么外卖的城市运营商,负责当地城市的运营跟配送,重新开始创业之路,带领团队走上新的征程。
此时,我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开始搭建公司架构,思考人才组织,思考企业文化,慢慢地做组织调整和版图拓展规划。 在这期间,组建的专业化、强运营的管理团队渐渐成型,我们也拥有了规模化、高效率的运营及配送团队。 经过几年的发展,“贵在互联”作为阿里巴巴本地生活平台的城市运营商,业务已覆盖省内外 16 个城市,公司员工从几十个人发展到已逾 3000 人,年营收近 10 亿元。
回想创业初期,若执意一腔孤勇往往极有可能失败,只有抓住机遇,依托大平台,借力发力,踏实做好运营,才能有机会进行产业链的延伸布局。公司能够一步步发展到现如今这个规模,绝对不是凭借我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的。正是依托强有力的管理团队、配送团队,公司才能在行业里建立起较高的准入保障,得到消费者和商家的广泛认可。 一群人,一件事,一起拼,贵在坚持,会越来越好。
心怀感悟,不忘“嘉园”
2018 年嘉庚学院 15 周年校庆,我给母校献上了 2 份大礼,一份是我现在的企业“贵在互联”荣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国赛金奖(全国共 67万个项目,全国金奖得主在厦门受到国务院孙春兰总理接见),另外一份是我在母校成立了 2 个奖学金: 令相产学研奖学金、令相自强之星奖学金,用于鼓励各个领域表现突出的嘉庚学子,让他们所做的事情能得到学校的认可,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
我有一份很深的“嘉园情”,嘉庚学院给我创造了很多条件,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成长环境,所以我爱“嘉”爱得深沉。 我也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能力去回报亲爱的母校,我也非常喜欢学弟学妹们,希望学弟学妹们在大学的时候就有自己的规划。 选择和规划非常重要,在行动之前花更多时间去思考事情的意义,而不是盲目前进,坚持做一件错误的事。
“机会、热爱、自律”这六个字是我在信息学院毕业典礼上,送给学弟学妹们的话语。 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能带给我们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