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张贺兴,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16 届校友,在校期间曾任校青年志愿者队副主席并获“厦门市2012-2014 年度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2018年,我校龙岩校友会成立,被推选为第一任秘书长。2022 年龙岩校友会换届,任第二届副会长兼秘书长。
2020 年3 月,在全球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是全国第9447 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同时也是疫情发生以来福建省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我与“嘉”的故事,要从8 年前的暑假说起。那时候刚刚高考结束,我帮同学分析高考志愿是否要填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自己也义无反顾地认定了这所美丽的大学。
“嘉”里的家:青年志愿者队
进入大学,“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嘉”里众多的学生组织和社团。而我最喜欢的是青年志愿者队。
加入这个炽热真诚的组织是因为我想当一名支教老师,可以跟单纯又可爱的小朋友呆在一起,所以看到青年志愿者实践部有支教项目时,我第一时间报了名。有趣的是,当初面试时,参加军体拳表演的我剪成了圆寸头,为了形象坚持戴着帽子。因为戴帽子差点错失加入组织的机会,我想最后是我的真诚打动了大家,如愿进入组织。
我在青年志愿者队(现青年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一呆就是三年,而心却是一辈子牵挂着这个组织。“嘉”人们常去的图书馆有我们服务的身影;校园风景线“小绿(公共自行车)”有我们维护的痕迹;周边小学有我们陪伴的笑脸……“我奉献,我快乐”是我们的队训,我们就是抱着这样的初心在默默服务“嘉园”,帮助他人。和一群优秀又可爱的志愿者们一起,我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志愿者工作“战役”,而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学校建校十周年校庆晚会的志愿安保活动”。
2013 年10 月,学校水上音乐广场——“小巨蛋”刚刚建成投入使用,安全保障工作尤为重要。我们300 多名青队志愿者全体出动,提前排兵布阵,控制要道,保障人流。校庆晚会当晚,一个仅有几百个固定座位的“小巨蛋”迎来了上万的观众。山坡上、台阶上、湖边全部坐满了人。整个晚会期间,人群中,台阶边,舞台侧,都有志愿者们坚守的身影。晚会结束时,我们按照预演,志愿者们手拉手筑城一道道人墙,指引“嘉”人们有序撤离,嘴里还一直提醒着“注意脚下”。当所有观众都安全撤离,已经深夜了。虽然疲惫,但是我们却无比自豪,我们通力协作圆满完成了第一个大型活动志愿安保工作。那一刻我明白,不管是讲台上给小朋友传递知识的我们,还是在烈日下维护修理“小绿”的我们,都是“嘉园”独一无二的风景线。青年志愿者这个组织,值得我们为之付出,为之守护。青年志愿者队也成了我和“嘉”最深刻的故事。
“嘉”里的女孩:我的四位“女朋友”
2013 年6 月1 日,这个儿童节注定是个特殊的节日,就在那天我收获了4 个“女朋友”。那天正值漳州市开发区第一届杨梅节,我和青队的小伙伴们一起参加杨梅节志愿者活动。炎炎夏日,忙完志愿活动的我们,也趁机逛起现场。来到“杨梅王”的摊位,摊主是个阿姨,人很客气,让我尝一尝杨梅,没忍住诱惑的我便入了阿姨的套。
阿姨:“小伙子,杨梅甜不甜?要不要买点带回去吃?”
我慌张地擦干净嘴:“可甜了,这个头还大,不过这几天吃很多了,我们学校门口也有卖。”
阿姨见我旁边还有几位女生,便说:“自己不吃,可以买给别人吃啊。”
阿姨边说边拿了几个递给她们,她们也不客气地尝了起来。
旁边一位来这里摄影的大爷给阿姨助攻了一下:“买几盒回去孝敬丈母娘啊。”
我略显尴尬地解释:“我还没有女朋友呢……”
谁想到我边上的女孩们竟开起玩笑附和:“他有,我们几个都是他的女朋友,他得买很多!”
幸福来得太突然,我居然一下就拥有了四个“女朋友”。后来,我们都当“真”了!虽然来自中文、日语、音乐、金融和机电五个不同的专业,但因为这场美丽的相遇,我们成为一个团队,一个互帮互助,互相促进的团队。在“嘉园”里我们是青队的优秀志愿者,是一起参加日语系“樱声悠扬”配音比赛获得第二名的“欢乐队”队友,也是经常相约吃喝玩乐、共谈心事的好“闺蜜”。毕业后,“女朋友们”学习事业一路高飞,也相继遇到了她们生命中的“白马王子”,但无论如何,她们永远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几个人,是从“嘉”里携手走出来,往后的往后也会经常相聚的挚友。
“嘉”外有“嘉”:龙岩校友会
毕业后参加工作,常常回想起“嘉园”四年的快乐时光,想“嘉”恋“嘉”,也抽空回“嘉”看看。
2018 年夏天,学校龙岩校友会筹备启动。得知这个消息的我内心燃烧起了一团火:是啊!如果在龙岩成立校友会,我们在龙岩也有“嘉”!龙岩的校友们也能像在学校一样聚起来,交流,活动,互帮互助,我义无反顾地加入筹备组。我们十多位校友一起开始了校友会成立的各项筹备工作。大家利用业余时间,分工合作,周末聚到一起开会讨论,分头落实,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代。
2018 年9 月22 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龙岩校友会成立。成立大会上,陈成和卢嘉学长演奏了他们的原创作品《你还记得吗》,歌词中这样写道:“你还记得吗,夏日盛开的凤凰花……芙蓉湖,月亮桥,悠远的隧道,若谷丰庭,看翠湖春晓……那些爱过的,不见了曾经的颜色,躺在记忆的远方等你回头看……”那一刻校友们与我同样湿润的眼眶,让我读懂了校友会存在的意义,这是搭建在毕业生和母校之间的桥梁,承载了各自飞往天南地北的“嘉”人们都难以割舍的牵绊——对母校的深情与思念。
在2018 年10 月份的校友歌会上,两位学长受邀代表龙岩校友会在学校水上音乐广场——小巨蛋演出。我特意为这首歌配了个“嘉园”专属背景视频,在演唱时同步播放。我在观众席上泛着泪光听完,在那个瞬间,感觉只要与“嘉”有关,一切都是那么真切,那么美好,我想,嘉庚学院对我而言,不仅是回忆中的美好,还有一直在延续的我与“嘉”的故事。
“嘉”愿延续:中华骨髓库志愿者达成捐献
“你还真是志愿一生啊!”一位学姐在得知我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后这样说我,在她看来意想不到,在我看来心之所向。
2019 年9 月的一天,我接到福建省红十字会电话:“张贺兴先生是吗?您是否记得您之前申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入库志愿者?现在已有一名患者与您初步配型成功,您现在是否愿意捐献呢?”这个电话把我记忆带回到了5 年前的夏天。那是大二下学期,我与青队小伙伴参加厦门市血站组织的厦门高校献血志愿者活动表彰大会,具体的表彰我已经忘记了,但是血站老师讲的造血干细胞捐献颠覆了我对传统的“骨髓捐献”的认知,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过程是安全的,还能拯救白血病患者,且治愈略高于骨髓捐献,那为什么学校没有“中华骨髓库入库志愿者活动”?在更进一步了解和确认后,我认为这是一个拯救他人的“事业”,得宣传!怀着造福人间的梦想,我计划了宣传入库的活动。同年秋天,宣传活动与当时的献血活动同时进行,第一批入库志愿者共有近50 人,很荣幸我是其中之一。思绪拉回来后,我明白,
兑现承诺的时候到了。
2019 年9 月份接到通知,11 月再次确认捐献,12 月份高分辨配型成功。2020 年1 月,因为疫情影响后延捐献时间,2 月体检合格,3 月底完成捐献。这是一场时间战,检查虽然繁琐,但是与生命相关的一切都应该被重视。捐献完成的当天我发了一条朋友圈,配文:“今天完成一个人生成就”,我仿佛又回到了“嘉园”当志愿者,“我奉献,我快乐”这个大学喊了三年的队训不是喊喊而已,我又一次做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能帮到别人的我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原本是秘密进行的,却意外被朋友们知道了。有人担心这是否影响我的身体,其实不会的,而且因为每天进行锻炼、规律作息,身体甚至比以前更棒!
据了解,我是我校第二个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在我之前还有一个学妹也成功捐献。我一直相信种善因,得善果,人心向善,志愿者这件事,从“嘉园”开始,我会做一辈子!